统一领导
全场上下全部动员
构建“实践所—站—点(文化大院)”三级组织体系,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上下合力。场村两级与现有的办公区交叉融合,盘活资源,找准目标定位,党委统一领导部署,所、站、点积极响应,结合自身实际,快速建成融思想引领、道德教化、文化传承、服务群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所1个、实践站12个、实践点(文化大院、长廊等)19个。着力抓实“一个核心(新时代文明实践所)、一个阵地(村级新时代文化实践站)、一个舞台(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大院“百姓舞台”)、一条长廊(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长廊)、一个大院(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大院)”五大载体,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,全方位打造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成果展示场所。
统一指挥
实践活动遍地开花
“举旗帜,送理论”。由部分党政机关干部、村队“六位一体”、“访惠聚”干部成立的13支政策理论宣讲服务队,整合会议室、党员活动室、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等资源,创新理论宣讲形式,传递“好声音”,持续掀起党的惠民政策宣讲热潮;“送服务,暖人心”,开展环境卫生整治、关怀鳏寡独居老人、为留守儿童送书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,从小事着手,深入各家各户,了解群众需求、提供关爱服务,让广大群众感受党的关怀、党的温暖,以点点滴滴小事,提升群众满足感、幸福感;“送文艺,展笑颜”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大院,实现全场群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,一个文化大院就是一个百姓舞台,通过“微宣讲、微演出、微互动、微表彰”“四微”活动,草根宣讲员、文艺爱好者、文化能人各显身手,为各族群众献上献上了一场场气势磅礴、精彩纷呈的“文化大餐”,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,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,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新时代文化实践活动的魅力。
统一要求
建章立制规范运行
一是建立统筹调度机制。宣传文化中心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,听取全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工作汇报,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统一指导、统一标志、统一安排、统一督促,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,持续扩大文明实践活动影响力、号召力;二是建立指导服务机制。加大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点(文化大院)的工作指导力度,修改完善、指导督促各类志愿服务项目的确定和典型评选等,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效;三是建立政策保障机制。强化经费保障,主动向党委(党支部)汇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,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经费纳入经费预算,为基础建设、活动开展、人员培训、日常运转等提供强力保障;四是建立奖励激励机制。健全激励政策,对工作活跃、社会影响力大、群众反响好的实践站、文化大院给予重点支持,利用民族团结“微行动”评选表彰等活动,对实践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时选树表彰;五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。将实践所、站、文化大院工作纳入干部考核、创建文明城市考核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严格督查考核;六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。不定期对各村队实践站、文化大院相关负责人及志愿者开展集中教育培训, 提升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;七是建立专题研究机制。协调其他科室部门召开联席会议,针对重要时间节点及活动安排,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推进进行研究,定方向、明思路、把好关。